统一多媒体互联接口 GPMI 转换器
统一多媒体互联接口GPMI转换器 是由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该产品可实现GPMI与HDMI之间的协议互转,通过搭配实验室研发的多款信号生器产品,可实现多种格式的视音频测试信号输出。
2025年4月11日,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为“实验室”)在北电科林园区成功举办“面向机器智能的数据编码标准工作组第十八次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汇聚了产学研用各界的顶尖力量,共同探讨数据编码标准的前沿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包括: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天翼视联科技有限公司、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艾晋芯片有限公司、芯福科技公司、北京算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等。
北京市东城区经信局领导张静亲临现场并发表致辞,张静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加速演进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机器视觉、智能算力等领域的突破,正在深刻改变数据编码的技术范式与应用场景。面向机器智能的数据编码,不仅关乎高效的数据表征与压缩,更是支撑人机混合智能、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东城区长期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积极搭建人工智能产业交流平台,组织召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创新构建以“数据、算力、模型、应用”等为重点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致辞结束后,张静为全国信标委“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浙江大学虞露教授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其在信息技术标准化领域的卓越贡献。
本次会议由虞露教授主持, 与会代表围绕需求调研、技术提案、测试数据、完善章程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研讨,本次会议共收到输入提案9份,其中由实验室主导负责的“DCM应用场景-公交网联云智驾项目可行性方案报告研讨和系统视频演示”成为讨论焦点。这一提案不仅展示了实验室在相关领域的前沿探索,更为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与应用拓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方向 。
会议中还对面向多模态大模型的高效token压缩需求、基于GPCC的Occupancy 数据压缩测试报告、面向机器智能的质量评价应用场景和技术需求、DCM标准构建用于低空经济的视觉数据等提案进行了充分研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渗透,对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通常以机器智能或人机混合智能的方式开展而非人工进行数据分析与应用。不同于传统的面向数据信号复原的数据压缩,DCM工作组充分考虑了机器智能或人机混合智能的新型数据应用方式,全面开展面向机器智能和人机混合应用的数据信息编码相关标准制定工作。DCM应用场景包括并不限于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等)、智慧交通(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智慧工业(工况监视、成品检验、质量检测等)、智慧医疗(医疗影像诊断等)、智慧家庭(异常事件检测、隐私保护等)、智能制播(内容审查、内容评级)等。其数据形式包括并不限于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点云数据等。
实验室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广泛的行业影响力,为会议搭建起高规格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紧密对接。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在机器智能数据编码标准制定方面迈出重要一步。